2024年1月22日至2月2日,由中国科学院大学人居科学学院教师张路峰、陈晓红、兰俊及博士研究生黄士林、任中琦、徐向楠组成的6人科考队赴尼泊尔进行了关于特色建筑与聚落的实地考察研究。本次科考隶属于 “特色民族文化保护区和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基础科学考察”专题研究,也是人居科学学院继2020年“川藏线”、2021年“甘南-川西线”、2022年“青藏线”及2023年“边境线”后连续第五年开展的持续性科考活动。
在为期12天的考察行程中,科考队考察了加德满都(Kathmandu)、帕坦(Patan)、巴德冈(Bharktapur)、廓尔喀(Gorkha)、努瓦阔特(Nuwakot)、科卡纳(Khokana)、吉尔提普尔(Kirtipur)、帕瑙提(Panauti)、南摩布达 (Namobudda)等地区的城市与乡村。
青藏高原与尼泊尔部分区域在自然地理及历史文化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次跨境考察内容涵盖历史古迹、文化遗产、城镇空间与基础设施、传统民居、现代建筑等,对中尼文化历史渊源、中尼建筑文化相互影响与融合、尼泊尔城市特色空间要素、遗产建筑的保护与震后重建等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和比较研究。此外还考察了尼泊尔的传统节日、民俗、传统木雕、制陶、造纸、印刷等工坊、制砖厂等。
考察期间,科考队访问了位于加德满都的特里布万大学(TU)工程学院(IOE),观摩了该院师生的日常教学活动,并与学院院长、建筑系主任以及部分教师进行了专业交流,双方就进一步开展科研合作达成初步共识。
此次考察得到了当地专业人士的热情指导和有力协助。科考队圆满完成了既定的任务,获取了大量一手资料,对中尼建筑文化的异同、尼泊尔传统建筑类型与形制、城乡聚落空间要素与结构、城镇化发展与遗产保护等均有了初步认识。接下来,科考队将对所获得的调研资料进行系统化整理,并开展相关专题研究。
发布日期:2024-03-12